解决方案
根据国家节能环保要求,为响应国家信息化管理转型及倡导油田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振公司四化管理建设,加强系统运营管理,达到公司系统化、平台化、统筹化、智能化,

项目背景

本方案旨在提升电站建设效率,大幅缩短建设周期,降低综合建设成本,减少高危环境下的人工劳动,推动光伏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快光伏电站建设速度、提高建设质量。

项目痛点

  • 效率层面痛点


    传统光伏组件铺装依赖大量人工操作,工序繁琐且耗时久。以安装单块 550W、重达 32KG、尺寸为 2260mmx1134mm 的光伏板为例,工人需先将其搬运至支架下方,再抬升至最高达 7m 的支架顶端,这一过程不仅耗费体力,还因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导致整体铺装速度缓慢。在大型光伏电站建设中,人工铺装效率低下直接拉长项目工期,甚至可能错过最佳并网时机,造成显著的发电损失。此外,人工操作易受天气、工人状态等因素影响,如高温、雨雪天气会降低工人作业积极性和效率,进一步延缓工程进度。



  • 成本层面痛点


    人工成本方面,随着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上涨,光伏组件铺装所需的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加之集中式光伏电站多建于偏远、环境恶劣地区,企业还需额外承担工人的后勤保障、交通等费用,进一步增加了建设成本。并且,人工铺装效率低下导致工期延长,使得设备租赁、场地使用等成本也随之增加。同时,人工铺装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光伏组件损坏,还会带来额外的材料更换成本。



  • 安全层面痛点


    传统人工铺装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由于光伏板安装位置多在高处,工人需进行高空作业,面临着坠落风险;在电气连接等环节,还存在触电隐患。并且,集中式光伏电站所在的沙漠、戈壁、高海拔等恶劣自然环境,如高温、强风、缺氧等,进一步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每年因光伏电站人工铺装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工人及其家庭带来伤害,也让企业承受巨大的经济赔偿和声誉损失。



  • 质量层面痛点

    人工铺装质量受工人个体差异影响显著。不同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责任心不同,导致光伏组件安装的精度和稳定性存在差异。例如,光伏板安装角度偏差、螺丝紧固程度不一等问题,会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而且,人工铺装缺乏标准化、精准化的质量控制手段,难以保证每一块光伏组件都达到最佳安装状态,给电站后期的运维和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



可行性分析

技术目标

效率高

单块光伏板铺装时间30s,单台机器人一天可完成800块板以上的铺装作业。

成本低

单块板铺装成本大幅降低,有效降低铺装作业综合成本

精度高

全球领先的自研3D视觉系统,结合自研的机械臂,铺设误差<2cm

自动化程度高

视觉系统自动扫描支架,计算出每块光伏板的安装位置与倾角,引导机械臂自动完成光伏板的抓取与放置,可支持各种不同的铺装方式

适应性强

底盘越野性能强,可适应沙漠、戈壁、沼泽、丘陵等复杂地形。系统能工作在高温(50℃)、高寒(-20℃)、高海拔(4500m)地区

可靠性高

作业平台四向实时调平,防掉板装置确保作业的安全性,支持主流规格的光伏板,满足市场主流200W-750W规格光伏板铺设需求。

方案优势

作业安全可靠

作业平台具备四向实时调平功能,搭配防掉板装置,有效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高空作业等带来的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铺装精度卓越

配备全球领先的自研 3D 视觉系统,结合自研机械臂,铺设误差可控制在 2 厘米以内,确保光伏组件安装的高精度和稳定性,保障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综合成本降低

通过自动化作业大幅降低单块板铺装成本,同时减少人工成本、后勤保障费用及因人工操作不当造成的组件损坏更换成本,且缩短工期可降低设备租赁、场地使用等成本,实现铺装作业综合成本的有效控制

效率提升显著

单块光伏板铺装时间仅需 30 秒,单台机器人单日可完成 800 块以上铺装作业,较传统人工操作效率提升数倍,能大幅缩短光伏电站建设周期,助力项目快速并网发电,减少因工期延误导致的发电损失。

在线客服

立即发送
手机拨打电话
立即咨询